記者 高羽
近日,《天津志愿服務發展報告(2023)》正式出版,《報告》將中新天津生態城志愿服務實踐作為典型案例進行推廣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”,“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,提升社會治理效能”。近年來,生態城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隊伍,積極創新工作招法,精心打磨志愿服務品牌,在志愿服務中凝聚正能量,激發社會活力,彰顯了“政治、綜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”六治融合的“人民之治”本色。
堅持共同締造 壯大志愿服務隊伍
生態城堅持“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”理念,充分發揮共青團、工會、婦聯等群團組織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志愿服務力量,策劃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,廣泛吸引熱心社會公益、樂于奉獻、學有專長的居民、企事業單位員工加入志愿服務隊伍。自2013年12月生態城首個志愿服務組織成立以來,注冊志愿者數量從不足百人增加到1.4萬余人,先后設立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站64個,組建服務隊伍89支,教師、醫生、律師等具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占比超過50%。
與此同時,生態城將“建章立制”作為常態化、規范化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抓手,先后建立了以激勵機制為樞紐的志愿者管理制度、志愿服務項目管理制度、志愿服務平臺運營制度、志愿服務支持孵化制度等制度體系,初步實現了志愿者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的良性發展機制。
創新工作方法 提升志愿服務效果
生態城始終圍繞居民需求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推行暖心為“老”、愛心為“小”、貼心為“困”、舒心為“心”、聚心為“需”的“五心五為”工作法,讓志愿服務“見諸日常、細致入微”。
在助老方面,與共建單位開展健康義診、健康體檢、智能手機課堂、普法宣傳、文藝演出、老年樂齡課堂等活動,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在踐行兒童友好理念方面,依托青少年成長學堂、未成年人科普營地、兒童友好社區等載體,開展主題演講、作品征集、傳統文化學習等活動,為未成年人提供多樣化成長空間。在服務特殊群體方面,聯合新濱海義工協會、小白鴿公益等機構走訪慰問困難老人及空巢老人,開展關愛孤獨癥兒童活動,營造關愛、接納、友好的社會氛圍。在守護心理健康方面,邀請心理咨詢專家走進企業,為職工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;并通過“社區節鄰里日”“我們的節日”等特色活動,傳遞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。
推進品牌建設 擴大志愿服務影響力
為了讓志愿服務充分發揮出“一個人帶動一群人、一群人帶動一座城”的“多米諾”效應,近日,生態城正式推出“志愿生態城”服務品牌,通過成立志愿服務聯盟、選樹志愿服務大使、發布志愿服務項目等舉措,持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大力弘揚生態城志愿服務精神,傳播志愿服務文化。
今年,“志愿生態城”首批將推出生態研學、守護海灣、孝老愛親、共同締造、綠色生活方式、青年志愿街區、代際溝通、傳統文化、應急自護等10個品牌項目,著力構建“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”。
從早期的青少年“課后托管”項目,到如今的生態城文化社區節、樂活家庭市集、濱湖河畔音樂匯、新春交響樂、青少年成長學堂、健康小屋、春風文工團、愛心中轉站等120余個品牌項目,10年間,生態城志愿服務從便民服務、環保服務,逐步擴展到文化服務、安全服務、宣傳服務、科普服務等多個領域。志愿服務年時長從2013年的從不足3000小時增加到2023年超過2.2萬小時,志愿者已逐漸成為生態城基層治理和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